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走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9-07-04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近年来,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不断推进创新转型发展进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绿色发展为主色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坚持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积极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重点项目,已形成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三废循环再利用和物流供应链六条循环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率达90%以上,电石就地转化率,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初步实现了区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态势。开发区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创新力度,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三废”资源化再利用等项目。其中高含盐废水资源化零排放项目,运用独特的多级多元化三单元七模块集成创新工艺技术,系统废水总回收率达97%以上,最终实现了高含盐废水真正意义上“零排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该工艺在高盐废水处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首个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的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绿色新动力。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以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入推进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和易发生安全事故行业退出补偿机制,先后淘汰关停白灰、焦化、炼铁等落后过剩产能1530万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和环保设施改造,先后投入27亿元对相关产业项目进行环保改造,铁合金电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改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13万吨;硅锰炉尾气制甲醇项目使硅锰生产过程中的尾气得到有效利用,相对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每吨下降1500元左右;低压无功补偿电气设备节能改造技术达到了国内电石生产领先水平,每年节约成本近4000万元;煤矸石下井绿色填充开采试验项目年填充矸石58万吨,此项技术不破坏地下水系,不造成地表塌陷,可释放大量地表建筑压覆的资源,彻底解决了企业废渣处理的难题,实现了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
健全企业标准机制,打造标准新体系。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确立了“面向需求、广泛参与、服务社会”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把聚集产业集群的重点行业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主动了解标准化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制修订、试点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鼓励引导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主动研究、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以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产品和企业综合效益,实现园区标准化整体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自治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治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在开发区设立。全国首家“铁合金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站”落户鄂尔多斯电冶集团;积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在再生资源回收、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及零排放、废渣资源化、固废排放、资源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共提出22项关键共性标准起草需求,主导和参与起草的2项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3项国家标准成功立项,为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