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托克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政务

文明实践在行动 || 乌兰镇:除去开门一身灰,绘出开门一片绿

发布日期:2020-05-07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出门一身灰,没甚可看的,咱们这儿的春天还是少出门赛(蒙语:好)”。这是农牧民对这里农牧区过去的描述。如今,走进鄂托克旗乌兰镇,只见农牧区辽阔无暇的草原、归置整齐的蒙汉族民居,城镇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公路两旁的桃花开的正灿烂,一派春天美丽的景象。




描绘干净整洁的“线稿”

为了给乌兰镇人居环境描绘一个干净整洁的“线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乌兰镇乡村振兴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规划》《乌兰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了《乌兰镇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问题台账》,确定了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到幸福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四月,在人居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划分了创建文明城市责任片区,同社区联合党委共同进一步改善城镇社区的环境卫生。截止目前,累计出动各类机械5100余台次,动员发动群众、志愿者、嘎查村(社区)工作人员、保洁公司及镇工作人员1.89万余人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7.4万余吨,拆除私搭乱建180余处,组织第三方开展交通沿路沿线环境整治3次,清理垃圾20余万吨。




调制靓丽大气的“底色”

党员中心户让出自家空地为修集体厕所让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保洁管护队伍,在这里,人人都当起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色师”。乌兰镇全面调度镇、嘎查、小队三级负责人担起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发动15个嘎查村的28支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妇女突击队,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共同参与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乌兰镇的人居环境调出一个靓丽大气的底色。针对农村牧区集中点、沿路沿线、房前屋后的“五大堆”进行集中清理,并推行“分片管理、三化运行”举措,把每个嘎查村分为公共区域和住户区域及若干个片区,并根据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责任化管理和奖惩化推进等多种措施。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2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户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年龄结构,分别安排他们承担起绿化管护、养老助老、集体经济、道路管护等工作责任,通过系列举措,乌兰镇在巩固扶贫成效的同时,也有力充实了基层保洁管护队伍。




做好细致精准的“着墨”

着墨是绘制最关键的环节,着力点是抓住“两头”:一是抓产生垃圾的源头。15个嘎查村均成立以农牧民为主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分析讨论辖区环境卫生整治问题,将决策权交给群众。环境奖惩怎么做、卫生不好怎么办、矛盾纠纷怎么化解等整治中的具体事宜,都由工作小组自行讨论决定,有效调动了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积极开展“洁净人家”“美丽庭院”“五号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化身边人”的形式,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学典型、改陋习、讲文明,镇农牧民思想觉悟和民族团结意识、科学文化素养和卫生健康意识得到了持续提升。二是垃圾处理的尽头。为保障居民生活垃圾全面接收,对各嘎查农牧户家庭垃圾处理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确保实现户有垃圾箱、社有垃圾池、村有收集点、镇有填埋场的“四有化”垃圾处理长效机制。2019年乌兰镇配备大小垃圾转运(清运)车辆4台,超额完成旗下达任务,实施“户改厕”612户,建成赛罕塔拉、包日塔拉嘎查垃圾压缩站2处、垃圾闪蒸矿化处理设施1处,新建厕所3处、垃圾池29处,投放垃圾箱80个,确保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全部接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