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托克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政务

鄂托克旗“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会|道德模范孙文华: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老人

发布日期:2024-03-13    来源:鄂托克旗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责任编辑:

       孙文华,女,1967年8月出生,砖瓦厂离退休女工,乌兰镇帅丰社区居民。数十年如一日,在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婆婆的同时还照顾瘫痪的母亲,琐碎的事情再多都不说累,她的精神感动着小区的居民们,邻居们都夸赞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但她却淡淡的说,这没什么,为人子女,照顾老人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简单的话语透露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挑起重担,悉心照顾患病老人

在老一辈的观念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儿不如生女好,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媳妇再好也不是自己生的。在正隆嘉园小区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她是王安喜的媳妇孙文华,她用自己的细心、暖心、耐心、孝心、用心照顾着瘫痪的婆母和自己的母亲,以实际行动打破了老传统观念养儿不如女一说,女儿、媳妇都一样,婆婆、妈妈都一样,她就是孙文华。

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孙文华的婆母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孙文华就常常在言语上与婆婆交流、谈心,从心底上想着让婆婆有一个愉快的精神。2013年,孙文华的公公去世后,婆婆的病情加重,婆婆家有四个子女,孙文华是大儿媳,由于其他孩子也不在身边,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孙文华的身上。

原本因为照顾婆婆辛苦操劳的孙文华雪上加霜,她的母亲曾一度患有抑郁症,因常年积压的老病,最终导致瘫痪,孙文华的母亲也有四个子女,儿子在牧区生活,平日里农忙时候也顾不上照顾母亲,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远嫁,照顾母亲的重担同样又一次落在了孙文华身上,孙文华没有推脱,用高尚的道德、非凡的毅力和用一颗柔软的心,悉心照顾两位病瘫老母亲。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一个普通妇女,却伺候瘫痪的婆婆、母亲数10年。婆婆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没有记忆、不知饥饱,如果不能按时提醒老人如厕就会拉裤子,一个不留神她就可能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些就是孙文华的日常难题,但是她用细心、耐心和用心将婆婆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梳理,并从容地做好照顾。


精心照料,用心用爱温暖家人

为了晚上方便照顾婆婆,她就和婆婆睡在一个卧室,晚上婆婆喝水或方便时,她总能及时醒来。为了让婆婆有个好身体,孙文华经常从手机上收藏老年人食谱,用料理机做营养餐,定时定量为老人安排日常饮食并一口一口喂给婆婆吃。她还仔细观察老人的如厕习惯,尽量做好老人如厕提醒,但有时因为同时照顾两个老人难免会有婆婆拉裤子的现象,但只要孙文华发现肯定是第一时间帮着老人做好换洗工作、擦干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她从来没有对婆婆有一点点责怪,即使婆婆大便失禁,孙文华还是每天晚上搂着婆婆睡,陪婆婆聊天,逗婆婆开心。

把婆婆安顿好了,孙文华赶紧再给母亲喂饭、洗漱,除此外比婆婆多一道程序就是要多给母亲按摩,从头到脚,为了让母亲更舒服,她每天定时坚持做好按摩,孙文华每天同样细心地照顾着母亲,除了农闲时间,母亲一直也是由孙文华照顾。人上了年纪就跟小孩似的,一不如意就使性子,特别是生病的老人。自己的母亲因为瘫痪,心情时好时坏,再加上有抑郁症,老有想不开的时候,常常因为心里委屈,向孙文华发脾气,但是孙文华从来都是笑盈盈的开导她们,因为她知道不能动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日常点滴,细微之中彰显品质

虽然家庭情况一般,但是孙文华总想着把好的东西让婆婆、母亲先用,买最新鲜的果蔬,总想着帮两位老母亲添新衣服,她的默默无闻和善良,赢得爱人和兄弟姐妹及儿子儿媳的尊敬和爱戴。

在孙文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妈妈干净利落。换洗的衣服、被褥叠放整齐,屋里不潮湿不阴暗,也闻不到一丝丝臭味,反而都是新洗过的衣服的清新味道和一室亮堂的阳光,两位老人穿着整洁坐着,满脸光泽。一提到王家的大媳妇,她的小姑子感动的说:“我是亲闺女也没有像她这样对我妈这么好!我们几个儿女都得感谢我嫂子,把我妈照顾的这么好。”  

“我觉得婆婆就像自己的亲娘一样,我没有理由对她不好。”每当被问及这么多年伺候婆婆有无怨言时,孙文华总是一脸平静的说。“为人子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母亲、婆婆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善待老人是儿女的道德修养、是责任、是我们做儿女的价值,是老人们的福气。”当她推着坐轮椅的母亲、拉着婆婆到小区晒太阳的时候,就常常和小区的人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