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行动 || 鄂托克旗乌兰镇“七彩社区+多姿嘎查”构筑群众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20-03-16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于2019年1月25日,位于乌兰镇帅丰社区,覆盖服务面积3324平方公里。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乌兰镇建立“一所三站多点”三级组织架构。结合实际合理策划功能室,健全完善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内设机构,目前全所各站点均设立学习讲堂、健康卫生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室等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阵地。结合“小城镇大社区”服务模式,可为全镇24个嘎查村社区的居民提供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健康问诊等服务。
七彩社区,“三个一”模式强化共建共享
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本着“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依托乌兰镇小城镇大社区党建服务品牌,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联合线上线下开展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务调查,最终确立“七彩社区”文明实践模式,红、橙、黄、绿、白、蓝、紫,分别代表德治育人•书香育英、养老助老•暖心政和园、文化共享•多彩康宁、康养乐园•健康帅丰、平安和谐•智慧安睦隆、运动休闲•活力乌兰、创业就业•富民都斯图。
提档一个平台,探索社区服务“升级版”。“七彩社区”文明实践模式,对各社区按服务对象、服务特点和资源优势等进行功能谋划,因地制宜确定各社区服务内容,使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对服务具有统筹性,真正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如都斯图社区打造“创业就业·富民都斯图”,通过整合全镇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行政、企事业资源,建立就业人员和用工需求信息库、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落实未就业大学生小额贷款项目等,进一步提高失业人员就业率、大学生自主择业创业率和转移农牧民专业技能和收入水平。
做好一个统筹,打造服务百姓“新平台”。“七彩社区”文明实践模式,将全镇各类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整合分类,打破社区区域化限制,围绕社区服务定位和行政部门职能,按照“相同服务要素集聚、相同行政资源集中、相同服务项目捆绑”的原则,做好一个统筹,打造服务百姓“新平台”。如康宁社区在打造“文化共享·多彩康宁”的过程中,各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如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各类文化类协会党组织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配合开办了各类文艺培训班,举办了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极大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瞄准一个定位,提高文明服务“精准度”。“七彩社区”文明实践模式开展以来,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放调查问卷1360份,召开居民座谈会28次,在每个社区开展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形成倒逼机制,使乌兰镇新时代文明所提供服务方式更加精准。例如帅丰社区根据居民健康养生需求,着力打造了“康养乐园·健康帅丰”社区品牌,通过引进了中蒙藏医药等特色医疗和康复理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蒙藏医传统康复理疗、中医小儿推拿按摩、妇科产后康复、蒙西医治疗等健康服务项目,先后诊疗患者2.1万余人次;扶持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社会组织驻区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等,为全镇乃至全旗提供高水平的特色医疗服务。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结合各自的文明实践主题,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明实践活动。如育英社区开展家长正面管教课堂、安睦隆社区开展宪法宣传法律知识大讲堂、乌兰社区举行徒步比赛等,我镇全年开展活动131场活动,直接受益近10000人次。
多姿嘎查,“文明实践+”模式培育文明乡风
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各嘎查村坚持聚焦于实践、落脚于实践,做到文明实践与广大群众现实需求相结合、与全镇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培育文明乡风相结合,通过“文明实践+”的工作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打实、接地气、有活力、见成效。
“文明实践+文旅兴镇”,文化相传有力量。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挖掘乌兰镇文化资源,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诚信档案、志愿服务等工作,坚持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相统一,依托乌兰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比如沙日布日都嘎查鄂尔多斯蒙古族原生态文化传承基地,针对全镇的中小学生开展了“基础课程+工作坊+志愿活动”课堂,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2019年全年迎接各地中小学生12批次;同时,在2019年7月份举办了聚焦扶贫·振兴沙日布日都”摄影采风活动,将摄影、旅游、扶贫贯穿于文明实践活动中,来自全国的50多名摄影爱好者对农牧民生产生活、马匹牛羊、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活动、自然风光等进行拍摄评比,广大志愿者全程参与、文明服务,受到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文明实践与文旅兴镇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引领文明新风尚。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群众的差异性优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女性天然的亲和力优势,在全镇划分了138个网格点,组建“党员突击队”28支、“青年突击队”28支、“妇女突击队”28支,对农村牧区集中点、沿路沿线、年老体弱动、残疾户进行集中清理,确保道路沿线无三堆、无畜禽粪污、无生产废弃物等。在包日塔拉嘎查总结实践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廉政广场、健身广场等5处活动广场;运营成立一座“垃圾兑换中心”,让农牧民用可回收垃圾“以物易资”“以物易物”,鼓励当地农牧民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在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带领下,农牧民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安居乐业,物质、政治、精神协调发展。
“文明实践+三下乡”,形式丰富接地气。按照“农牧民点单,我们派单”“群众点什么,我们上什么”原则,利用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驿站、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拓展‘三下乡’活动内涵,统筹调度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司法服务等六大志愿服务,发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资源库,为嘎查村的农牧民提供理论宣讲、文艺表演、法律援助、健康检查等服务。结合“三下乡”活动,2019年乌兰镇各嘎查村开展各类大型活动9余场,送电影下乡108场,送戏下乡12场,开展放映活动38场次,乌兰牧骑下乡表演10场次。
乌兰镇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年团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乌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聚人气、提心气、淳风气、树正气的新时代文明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