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托克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政务

鄂托克旗: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内外兼修”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呼和陶勒盖嘎查草原上的歌,苏里格嘎查的大黑牛,包勒壕内村的大红公鸡,包日塔拉嘎查的瓶瓶超市......鄂托克旗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中树品牌、惠民生,让人居环境更美、集体经济更兴、文化活动更热、思想觉悟更高。


提升“气质”,开启农牧民文化新篇章


天黑了,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寂静的草原上又传来牧民们的歌声。歌声的源头来自鄂托克旗的一支知名农牧民文艺队伍---蓝色乐队。

正如牧民们说的:以前大家就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自从成立了蓝色乐队,不光演勤劳致富的故事,还把党的政策、生活习惯都编成了节目,大家可爱看了,也明白了好多知识和道理。目前,蓝色乐队共举办了马头琴、词曲创作等培训班50多期,为嘎查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器乐演奏、民歌演唱、舞蹈表演等各类文化人才1500余名。



呼和陶勒盖嘎查文化活动拉近了牧民之间的距离


呼和陶勒盖嘎查通过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逐步推进,在鲜明的主题文化指引下,着重突出以文化人的作用,由4名爱好文艺的牧民发起组建的草原“蓝色乐队”,目前已有52人加入,经常性地组织牧民参与培训、表演,创作了一系列党的政策、脱贫致富、村规民约等现实题材作品,通过歌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了科学理论和党的政策,丰富了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农牧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呼和陶勒盖坚持以文化人、活动育人的原则,通过有针对性性的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新风吹入广大农牧民心中。


提升“价值”,打造农牧民致富新模式


苏里格嘎查党支部书记达嘎日迪看着一头头毛色黑亮的安格斯肉牛,眼里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如数家珍的算起账来。他说“2019年嘎查集体预计净收入10万元,既可以增加村民重大疾病支出临时性救助、村组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又能带动农牧区剩余劳动力10余人,户均增收约2000元。”

苏里格嘎查以畜牧业为主,但肉牛养殖产业却迟迟没有走上“正轨”。“‘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经过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制定了引进纯种安格斯肉牛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我们是一拍即合,就是想着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快点儿把肉牛养殖业发展起来,把我们的牛产业做出个样儿来,让老百姓跟我们一起干、一起致富。”驻村干部杨哈达说。



包勒壕内村土鸡养殖项目填补集体经济空白


秋风瑟瑟,在包勒壕内村土鸡养殖基地里,鸡鸣声此起彼伏,它们昂首挺胸、闲庭散步的“那股劲儿”,好似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一般……填补包勒壕内村集体经济的空白。



苏里格嘎查通过养殖安格斯牛壮大集体经济


几年前,包勒壕内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属于典型的“空壳村”,为改变现状,村委班子和包村干部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进。村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立足地域优势和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抢抓发展“木凯淖尔土鸡”养殖产业的机遇,广泛深入调研,召开村内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论证会,确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建成250亩孵化育雏、散养基地标准化棚舍,年可孵化60000只、散养出栏成鸡10000只并种植经济林100亩,红枣树11000颗。另有一处200亩配套齐全的土鸡散养场,养殖本地土鸡、乌鸡8000余羽,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0万元,扣除总成本106.55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收入33.45万元。

对于苏里格嘎查、包勒壕内村来说,嘎查村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先进典型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榜样引领的带动作用,立足地域优势,摸索建立起“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为破解嘎查村集体经济难题开出了一道“良方”。这一模式,既抓住了“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的“切入点”,又找到了农牧民素质提升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强化农牧民素质提升,促进农牧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


提升“颜值”,引领农牧民生活新方式


在包日塔拉嘎查,农牧民用可回收垃圾兑换生活用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每到兑换日,当地农牧民争相去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不领头的就是嘎查支部书记张世荣,他用了60个饮料瓶换了价值6元的兑换券,只需前往嘎查便民连锁超市就可兑换商品。张世荣感慨道“饮料瓶能换日常用品,我活了40多岁,可是‘大姑娘坐轿——第一回’见到”。



包日塔拉嘎查垃圾兑换中心吸引当地农牧民前来开展垃圾兑换活动


今年以来,为了改变原本“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农村牧区生活环境,垃圾兑换超市在乌兰镇农村牧区开始逐步推广实施,包日塔拉嘎查作为该镇首批试点之一,运营“垃圾兑换中心”,让农牧民用可回收垃圾“以物易资、以物易物”,为村民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兑换日用商品的服务,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健康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引导农牧民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推进嘎查村村容村貌转变,促进乡风文明,让文明新风入村进家润人养心。

在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作中,包日塔拉嘎查以垃圾兑换、选树典型、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完善村规民约等举措为抓手,引领农牧民改“等靠要”思想,改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气,改脏乱居住环境,改不健康生活习惯,改落后的生态观念和行为,有效实现了提升农牧民思想觉悟和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孝老爱亲和诚实守信意识、提升创业致富和拼搏奋斗意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卫生健康意识,提升生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目标要求。


乡风文明是农牧民素质提升的具体体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内外兼修,有了“隐形的翅膀”,乡村才能飞得更高。扎实抓好农牧民素质提升是做好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创新之举,也是满足广大农牧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力抓手。鄂托克旗以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打造特色品牌,不断丰富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鄂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