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疫”人 || ㉟千里逆行、守护国门、勇做战“疫”先锋——武艳玲
发布日期:2020-04-08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个疾控人的心,接到上级关于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后,鄂托克旗疾控中心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再部署,动员号召全中心上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迎难而上的精神,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
武艳玲是这场疫情防控队伍中专家组成员之一,她作为专业技术的带头人,也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疫情的一线人员,在这场战“疫”中,始终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中心全体职工开展应急模拟演练,讲解疫情防控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同事一起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做好了应对疫情的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当听到帅丰社区联合党委号召在职党员进社区,到第一线堵卡点值守时,武艳玲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虽然她明白堵卡点值守时,很有可能会和从湖北、武汉及重点疫区回来的人员接触,但武艳玲说:“我是党员,学的专业是预防医学,又有一线防控的经验,防护、排查也比较专业,有了专业的防护措施,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小,现在特殊时期,更应该先到一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就这样武艳玲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虽然已50多岁,又患有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她和年轻人一样,白班夜班从不喊苦喊累。记得正月十五是她和同事从晚8点到早8点的夜班,当人们在家吃热气腾腾的汤圆、观看元宵晚会时,她和所有的堵卡点值守人员一样,在瑟瑟的寒风中,穿着厚重的棉大衣,戴着口罩,眼镜上全是雾气,在小帐篷外劝返外来车辆,给过往居民测量体温,对过往车辆进行登记等等。
堵卡点值守(武艳玲左)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武艳玲的工作任务也不断增加和调整,这时第一批隔离人员到了解除隔离时间,于是她又被派往棋盘井镇办理解除隔离手续,指导填写解除隔离申请书、告知书等。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戴着口罩,着急的跑来找武艳玲,说他的亲人去世了,得拿着解除隔离证明才能坐车回家,急得满头大汗,武艳玲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审核了材料,看到已符合解除要求,签字盖章不到2分钟就让他拿到解除通知,小伙子感激地说:“你们的服务真好。”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单位的流调工作也不能耽误,常常是深夜拿着手机,询问密切接触者,你从哪里回来,去过哪些地方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国家鼓励部分企业复工复产,这时指挥部又抽调武艳玲到督查和技术指导组任副组长,负责督查和指导社区、堵卡点、商场超市、公共场所、企业及企业的隔离点等,她检查到每个地方都不厌其烦的讲解如何消毒、如何防护、如何排查登记测体温、怎样处理废弃口罩等。
检查指导商场的疫情防控工作
3月13日下午,武艳玲接到单位领导的通知,又要抽调她去北京防控疫情,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有点小紧张,冷静下来后,她想既然首都的防控工作需要她,她就应该选择千里逆行。于是武艳玲和同事加班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任务,于3月14日回家收拾行囊赶赴北京。
北京工作组(武艳玲左一)
北京工作组由疾控和公安人员共13人组成,主要负责统筹落实疫情期间来北京市入境人员的信息获取、流转、人员转送、属地稳控工作。到达北京后,工作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到工作场所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组织队伍进行个人防护措施的演练和培训,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穿脱防护服,为下一步做好入境人员转送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组织队伍进行个人防护措施的演练和培训
第一天上岗的是公安和疾控的年轻队员,凌晨一点半至早晨七点半的班,她看到年轻队员有点紧张,于是当晚等到凌晨一点指导他们穿好防护服,又细致的检查一遍,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脱防护服的每个细节,做到谨慎而不紧张,送走他们回去休息时已是凌晨两点。武艳玲的岗位在前台,负责对入境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核对、开展政策宣传和人员分流,并根据人员实际情况,耐心地讲解政策,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班下来,口干舌燥,为了不耽误入境登记的进程,也为了节约紧缺的防护物资,她忍着不喝水,不上厕所,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雾气模糊了视线,汗水浸湿了衣衫。
作为工作组年龄最大的一名女性,她也跟年轻人一样,不畏艰险,披星戴月,坚守在一线。武艳玲就是这样一个能舍弃小家成就大家的疾控人,疫情防控哪里需要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做到了守土尽责,勇于担当!
在防疫一线的她
是党员,是战士,是先锋
她绽放着女性在社会和生活中的独特光芒
她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贡献着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