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鄂托克 民生答卷|文明弦歌不辍 幸福花满筑城
发布日期:2024-12-22 来源: 责任编辑: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鄂托克篇章离不开文明赋能。
今年以来,鄂托克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精神,稳中求进、改中求新,文明培育沁润人心、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文明创建巩固提升,一张镌刻有鄂托克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榜样引领扬新风 文明培育迸活力
3月11日,阿尔巴斯苏木举办的“最美媳妇”“最美婆婆”表彰命名活动,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引导广大农牧民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
6月22日,“道德模范进社区”巡回宣讲活动走进乌兰镇帅丰社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走到群众身边,用身边人的身边事,引领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文明培育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近年来,鄂托克旗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典型带动、活动引领、制度约束为手段,通过一项项接地气、有温度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培育融入生活、化为日常。
——持续强化示范引领。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累计选树中国好人5名,自治区道德模范6人,市级、旗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318人,强化先进典型、先进群体示范带动作用,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深化培育选树工作,累计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74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为榜样,见贤思齐、向善而行。
——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持续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文明风尚引导行动,“做文明有礼鄂托克人”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鄂尔多斯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效落实,谦让有礼、遵规守序已成为社会共识。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全面梳理修订村规民约,一约四会持续发力,重点围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常态工作机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身边榜样、响应时代召唤、争当时代新人。创新载体,紧扣时间节点,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为引领,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清明祭英烈”“向阳生长心力量”“培育诚信文化 争做诚信少年书信征文活动”等10余项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公众号等阵地,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准确阐释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和“六句话”,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稳步夯实主流价值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范守则,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规范提高。将文明涵育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最小细胞”,开展“家风家训我认领”“邻里守望爱传万家”等主题活动,用家庭个人的小文明,撬动社会大文明。礼遇优待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用身边看得见、摸得到的鲜活事例感染群众,带动市民群众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厚植文明土壤,倡树文明新风。
凝心聚魂见实效 文明实践润民心
7月14日,一场“走进竹编扇艺 探寻非遗文化”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感受民间手工艺的非凡魅力,这也是“朝夕美好暖城有我”关爱一老一小文明活动的第16期活动。
10月11日,2024年“文明实践 同心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全面展示我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全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理论宣讲送到千家万户,文明实践活动开遍农村牧区……全旗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着力在工作中贯穿新思想、在宣教中聚焦新思路、在活动中融入新做法,以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阵地深化拓展。紧扣“阵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务延伸”目标任务,全力打造鄂托克旗文明实践新模式。开展文明实践互学互看活动,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丰富充实。探索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体化运行,规范化发展,累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8个、实践点24个、实践户124户,实现城乡文明实践全覆盖。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所站,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文明实践活动广泛深入。整合各类资源,梳理汇总线上线下群众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协调各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形成“服务清单”,同时组建15支常备文明实践服务队,将文明实践与旗情实际结合、与群众需求结合、与当下热点结合,不断提升文明实践的鲜活力、生命力。今年以来围绕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实践(宣传宣讲党的政策)、道德实践(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文化实践(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新风实践(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关爱实践(开展实施关爱帮扶)六大行动,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1000场次。
——文明实践品牌培育有力。探索实施“一季一主题、一月一示范、一周一活动”工作机制,结合群众所需,整合各类资源,常态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朝夕美好 暖城有我”关爱一老一小文明实践项目、“石榴籽家园”文明实践服务项目、“一搭搭”矛盾调解帮帮团让“万事有解”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认亲、访亲、走亲、帮亲”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启蒙护航”都斯图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等33个,其中“石榴籽家园”文明实践服务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朝夕美好 暖城有我”关爱一老一小文明实践项目获得“文明新风尚 潮涌几字弯”项目大赛获得二等奖。
文明花开竞芬芳 文明创建惠民生
6月26日,随着乌兰西街路灯的悄然亮起,困扰群众多年的断头路彻底打通,1000余米的街巷提升改造,折射出的是全旗城市治理提档升级的生动乐章。
9月20日,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温暖工程”如期完工。从热源、热网、换热站、热用户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同时发力,彻底解决了供热管网跑、冒、滴、漏和冷热不均等问题,全面提升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鄂托克旗以群众的所想所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题、办实事,把文明创建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事”,让人民群众从文明城市创建中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按照便民利民、疏堵结合的原则,出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9个方面36条工作措施,具体工作中坚持“721工作法”(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走出一条执法、为民“两不误”的城管之路。充分运用12345便民热线辅助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对市民反映的各类“城市病”分类派单,实时调度,形成“投诉信息准确无误、问题点位及时交办、整改反馈快速落实”的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共受理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等便民服务类案件260余件,结案率达100%,市民满意率达100%。
——城市更新更有速度。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夯基础补短板、增颜值提气质,有序实施城市管网建设、绿化亮化、街巷整治、小区提质等项目,累计硬化巷道近40万平方米、修补路面9万平方米、立面维修7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等市政管道7.3公里、植绿复绿15万平米,提升改造居民小区73个,硬化停车场5.4万平米,新增停车位4000余个,新建口袋公园17处、体育活动场地13处,新建装配式可移动卫生间20座,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屋40座,以前困扰群众的地下排水不通、供热管线老化、路网循环不畅、停车难、“蜘蛛网飞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深入开展“民意大走访 满意进万家”活动,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问题、困扰生活的难点问题、关注聚集的热点问题。针对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给予现场答复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登记,明确责任部门认真加以解决,及时将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目前群众反映的622件问题,已解决560件,解决率90%,满意率达98%以上。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鄂托克旗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以打造全域文明版图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鄂托克答卷”。